JN SPORTS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白竹山素有云南十大历史名山、“云南醉美茶乡”等美誉。近年来,双柏县法脿镇依托白竹山地域资源优势,以茶为“介”,着力在提质增效、品牌创建、转型升级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不断推动白竹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片片“绿叶”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让更多的群众端稳了“茶饭碗”,吃上了“生态饭”,挣到了“绿色钱”,走出了一条“茶山”变“金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法脿镇聚焦“一乡一特”,紧扣“人均1亩茶示范镇”发展目标,把茶叶产业作为引导产业,积极动员广大农户发展茶叶种植,引进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茶叶公司向村民小组、农户流转林地,盘活闲置土地连片规模建设优质茶园。充分发挥规模茶企“领头羊”作用,积极探索“返租倒包”“协议管护”等茶园管理新模式,破解茶园面积广、管护成本高难题。法脿镇茶叶协会依托“公司+基地+标准+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吸收茶农300多户,发展订单农业,解决茶农生产加工无技术,产品无标准,销售无市场的难题。
随着白竹山茶产业的不断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参与茶种植,“小茶叶”逐渐培育成为助农增收的“大产业”,茶叶发展成为法脿镇继粮、烟、畜后又一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了从“茶叶大镇”到“茶业强镇”的转变。
目前,法脿镇共发展茶园面积9400亩,万亩有机茶园初具规模,茶叶年产值稳定在4000万元以上,吸引周边群众500多人实现就地就近务工增收,创造务工收入约750万元。
坚持分级管理、重点培育,通过资本运作、产业延伸、加工转化等方式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企业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了以一批以白竹山、白竹虎芽、老熊窝生态茶厂、彝叶等为代表的茶企“甲级队”“排头兵”。落实税收、用电、用地、科技等优惠政策措施,营造茶企安心创业环境。
积极稳妥推进茶园流转、中低产茶园改造和茶资源整合,实施茶企对标提质专项行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大户等主体,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进集约化发展,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茶场为基础的现代茶产业联合体,开发白竹虎芽、三尖白竹山、白竹山云雾茶等高端绿茶系列产品。
目前,全镇注册茶叶商标15个,有茶叶企业18家,茶叶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州级5家、县级别6家,茶厂18家,2019年双柏县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坚持把绿色、有机、高质作为白竹山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贯穿于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专业化加工、品牌化打造“四化”模式擦亮“白竹山茶”品牌,让绿色成为白竹山茶的“特色”、双柏最大的“底色”。全域推进绿色茶园防控,坚持农家有机绿色肥培植,病虫绿色防控效果达82%以上,茶叶产品农残检测结果达标率100%。
强化规范种植、标准加工及科技支撑,以白竹山茶叶公司和龙头企业为主体,从种茶、采茶、制茶、粗加工上进行源头管控,在种植方面实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方法、统一种植密度、统一茶园管理、统一技术指导“五统一”,在加工方面落实“十环节”要求,层层把关,保障茶品质量。目前,全镇取得国家地理标识著名商标1个,“两品一标”认证16个,其中,有机基地认证4家、绿色基地认证11家,云南省“绿色云品”产品品牌6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53个;有机食品茶园认证面积2600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540亩,占全镇茶园面积的65%,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10余个省内外城市。
坚持“以茶为媒”,打好“生态牌”、做活“茶文章”、开发“茶旅游”。依托白竹山万亩优质茶园江南体育,打造集自然风光游览、民族风情体验、生态健康休闲江南体育、农业观光休闲、民族文化探秘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婚纱摄影地、影视取景地、生态教育基地,实施白竹山旅游度假区李方村旅游基础设施、白竹山生态茶园研学产业基地、茶园片区基础设施改造、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等项目,推进彝族古村落保护提升,建设茶研产学基地、茶文化体验馆及白竹山茶园体验走廊。
打造以李方村、白竹山为核心,以折苴向阳村等7个村为重点,以观白竹云海、探李方人家、品白竹香茗、尝彝家美食为索引的环白竹山精品旅游路线;精心推出樱花茶园、昆磨日出、精怪探秘、高山草甸等十二景点,串点成线、扩线成面,打造“茶林相间、花香茶海、色彩纷呈、四季辉映”的茶乡美景,变“茶园”为“游园”,变“风景”为“钱景”,变“茶山”为“金山”江南体育,形成了吃当地特色农家菜、住民族特色民宿、游白竹山风景区、购白竹山天然有机茶、娱乐体验法脿“三笙”等民俗文化的文化旅游产业闭环,构建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发展格局。2024年1至3季度,游客量达到9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近800万元。
依托民族文化底蕴,举办以“骑迹白竹赏美景、相约虎乡庆佳节”“火火法脿、激情彝夏”等为主题的李方村、小麦地冲虎笙节,李方村彝族火把节,法甸上者窝龙笙节等节庆,举办白竹山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山货”街展销、彝家汤锅街美食体验、品茶采风、赏花打卡、高山露营、乡村剧场音乐、诗歌摄影比赛以及“白竹茶香烹然心动”美食大赛等系列活动,以节聚人、以节聚气、以节造势。
依托法脿镇商会、酒店餐饮业协会、茶叶协会和规模茶企,对接市场需求,以“茶+艺术”“茶+音乐”“茶+健康”“茶+文学”“茶+科技”“茶+历史”“茶+摄影”等形式,推出“白竹仙子”“茶香鸡”等系列特色茶叶菜品、茶餐,“茶”绣、“虎”杯、“三笙”抱枕、书签等文创产品,“茶水融合”打造“白竹山泉”品牌。打造“茶园+农耕、古村+彝绣、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品牌,吸引楚雄康辉旅行社、紫溪旅行社、大车灯自驾游旅游社、昆明滇池文学社以及南京大学留学生等业内外团体到白竹山开展采风游览和教育实践等活动。2024年火把节、虎笙节期间吸引游客8万余人,共接待游客10万人,带动餐饮住宿业实现收入近600万元。
依托彝族古老的“笙文化”和茶资源,深度挖掘白竹山茶文化内涵及历史渊源,推进茶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组织开展茶叶品鉴、茶旅康养融合发展交流培训以及“醉氧茶香遇见白竹”主题诗歌、摄影大赛等茶事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以“采摘、摊晾、杀青,揉捻、解块、百叶烘干、炒干”为主要工序的制茶文化。创新“茶笙”演艺形式,创作茶歌、茶诗、茶舞、茶艺,不断创新发展茶文化表现方式。盘活闲置管护点打造绿茶庄园毕摩文化体验馆,开展毕摩文化讲解培训、彝医药展示、茶产品推介、茶文化交流、茶道精神传承、药膳品鉴等活动,积极传承展示以老虎笙为代表的“虎文化”、以大锣笙、龙笙为代表的“火文化”、以毕摩祭祀、祭火为代表的“毕摩文化”,实现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体验。同时,增强白竹山茶的文化属性,讲好“仙女赐茶”“喜鹊姑娘”等故事,让游客在探寻茶道,陶冶情操,回归自然,感受茶文化、体验虎文化、聆听茶故事的魅力中,尽享难得的“慢”时光。2022年,“白竹山茶制作技艺”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因茶而美,因茶而富,因茶扬名。一山一茶,一片茶叶,一抹茶香,带活了一方山水,带富了一方百姓。如今的白竹山,春有香茗满山,夏有珍馐美味,秋有瓜果飘香,冬有樱花烂漫。白竹山李方村人家正乘着乡村振兴的幸福快车,在新征程上不断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